终究是要离开的。
行走在路,我本尘埃,兼做过客。
就如同一粒种子落于地,最终也要以树的姿势离开。
树叶飘落于林,雨滴散落于溪,总是要离开,总是要消失,然后在万里之遥,拥有记忆和思绪的咀嚼。
说实话,已经喜欢上了文莱这个地方,不是因为它的富有,不是因为男人四个老婆的权利,而是因为这里最为普通的百姓们。他们很友善,似乎也很知足,那份与之交道的轻松,始终如沐春风。
那是游子,被轻松接纳的感受,进而有着一分感激。
离开斯里巴加湾的飞机是下午6点,还有一些时间,于是短暂地成为一个时间的富裕者,拥有随意转转的权利。
10月8日,是一个周五。很晚才起。想着去文莱历史博物馆。这个地方很好找,离酒店也比较近,只是走到门口才发觉,今天是周五,穆斯林要上清真寺礼拜,不开门。
按照门前的时间指示牌来看,似乎只应该是中午11点后几个小时的礼拜时间才停止办公,不过,悠闲的文莱人民自然一般处理成了全天停止办公。我终于还是没有把握好这一点,以至于在计划安排上出了纰漏。否则,完全可以提前走完这些依赖于公职人员的场所。
那便在街头闲逛吧,看悠闲人生,看人生百态,映射入心。似乎感受到什么,感受到了便似乎和所有人在一起。
生命,便是在这样的三分感受七分混沌中,实实在在地存在着。也许,世界的存在本就是相对的,主体和客体的关系,本就是无法界定清楚。“心学”,从来就在东西方都有巨大的市场,而佛学的宇宙世界观,自然也是“相由心生”。
那,我就可以在这文莱的街头,随意地放逐身体,也流浪着心灵。
(图1)
天空多云。多云天气下,建筑其实远比烈日炎炎下的色彩饱满,也显得更为有趣。过于强烈的光线,过于刀刻的反差,往往使得色彩干涩。而此刻,不是这样。我品味着这些建筑,似乎在内心感受到了它们,也有了一份对于环境的亲近。
(图2)
一不小心,又转到了曾经去过的河边自由市场,于是进入,补几张照片。依然友好的回应,依然善意的微笑。
(图3)
在这里浅浅地走着,觉得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的简单和朴实。那些凭空幻想,浮于云端,本可成空。
(图4)
从自由市场出来,沿着文莱河走过,走到城市的另一端,再入河边的水上村庄。已经是故地重游,当然是熟门熟路,内心坦然。这份熟悉感受,淹没了惊奇,却更多了熟悉而生的亲近。
(图5)
让我坦诚地大声说出来吧,我喜欢这里,我与这里有亲近之缘。
如何不喜欢这里呢,如此逍遥于这水乡之地,在其中安静地放开心灵,简单地吟唱。虽无人能和,却相信天籁有回音。
(图6)
有孩子探出头来,突然看见我,似乎有些怔怔不知所措,却没有害怕。
我感觉,这里的绝大多数人,是不怕人的,即便是小孩子。这里的绝大多数人,是喜欢人的。我能感觉到自己被他们欢迎,被他们喜欢。
(图7:孩子,注意里面的摆设)
我曾经说过,行走在路,最美丽的感受来自于人,最危险的感受也来自于人。而在文莱,这片土地的普通人,给予了我前者的最美记忆。
大概是小朋友的哥哥出现了,面对镜头,充满表现的欲望。而弟弟,却似乎有些羞涩看着镜头。我记录下他们,并在笑容和眼神对视中,完成了一次心神问答。
(图8)
就这样行走在木板路上,迎面而过的当地人,相对一视会心一笑。看见他们,往往有好几个孩子,非常的羡慕。这种场景,时常出现于童年的记忆里,却几乎绝迹于当下独生子女政策执行几十年后的中国。
前几日,再读《论语》,仅仅翻到第二段: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悌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?”其中,孝和悌是中国人君子德行之本。孝还好说,谁都有父母;悌,却似乎有些说不清楚了。以后如何向未来的一代,讲述“悌”的道理?那份来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价值准则在哪里?
羡慕他们,哪怕流口水一般羡慕。
(图9)
又走到那水边的清真寺,很安静,周围似乎没人。我实在是觉得这座清真寺美丽而动人。除了那结构和色彩,最为主要的,还是那份伫立而成的静谧和安详。每次我走近它,都觉得那份气氛感染着我。我感觉到自己被包围,这种感觉,便是由心而生走近。
(图10)
在这座清真寺下闲走,偶尔有路人经过。终于看见一位小伙子,像高中生的样子。我走上去,询问有关这座清真寺的情况。小伙子非常热情,详细地回答我的问题。他居然掏拿出手机,翻看GPS,来确认最终完整准确的名称。
这,也该算作我的“寺下问童子”吧。
(图11)
从这里,我原路返回。走在木板上,感觉到岁月流过。感觉岁月如风,吹着很舒服。我想在这和风吹拂中,高声歌唱。
回到河边转转,看河湾。虽然已经看了无数次了,依然觉得很美。我愿意伫立在这里,将自己的记忆撕成碎片,抛洒入空中,飘落于河中,便以这时光流水的方式,将记忆留在这里。
(图12)
多云的天气,河上依然繁忙,轰鸣的水上出租穿梭,来回于两岸。我似乎觉得自己站在时光的岸边,看时光以流水的方式向前,间或激起一些浪花,卷起我的快乐与忧伤。
(图13)
船来船去,客来客走。每个面孔都在眼前闪过,留下短暂的印象。我用镜头记忆他们,记忆他们脸上全部的生活印记。
他们无意于出现在我的眼中,他们就这样出现在我在途的生命当中。
(图14)
在河边站立很久,直到感觉到肚子似乎饿了,于是穿过街道,回到那熟悉的咖啡餐厅吃饭。
(图15:街道,虚位以待)
就要离去,就要离去,那份依依不舍,从心底泛起,让我看着周围的一切,都有了喜爱。街道中,人来人去,我注视着他们的神情仪表,似乎在观察,似乎在品味,其实是在寻找融入他们、与之同在的路径。
(图16:行人)
到了餐厅坐下,点餐。来这里吃过很多次,已经与这里的女侍熟悉。我是不敢幻想自己有巴菲特当年在小镇把女侍混成夫人的角色感,只是觉得熟悉了,便有交流的欲望。她居然问我是不是泰国人,是不是来这里经商。我很沮丧,难道我真的像是来自热带的男子?难道我确实晒得已经很黑了?
但,小小的打击,并不能压制我们交谈的笑声。
饭后,依然回到文莱河边,选了一个河边凉亭,独自坐下,安静地发呆。
(图17)
文莱,真是一个发呆的好地方啊。在这河畔之地,可以静静坐上几个小时无人打扰。
远处,风云际会,沿河的建筑分外清晰,仿佛跳跃于云中。云下,流水淙淙,一如我内心对于时光的真切感受。
都流去了,而站立岸边观望的姿态永恒,直到生命如同树一般倒下,完成一个东方人的精神使命。
(图18)
坐立很久,直到时间临近,于是往回走。途中又经过那城市广场和赛福鼎清真寺。那就最后看一看,看看美丽的赛福鼎清真寺吧,作一依依惜别。
(图19)
独自站立的赛福鼎是孤独的,高高在上的威严气势其实是有代价的。高高在上必然孤独,他人仰视则必然承受冷清,骄傲的背后是刻意的距离。
也许,这就是苏丹整个家族所需要的。这,就是苏丹王公们,面对黎民百姓的精神姿态。似乎身在高处,却似乎故作身段。
而我走入广场,从花丛中望去,那高高在上的清真寺,居然陡然间增添了几分亲近感,开始洋溢着一些生活气息。
那花丛,那并不珍贵的花们,让赛福鼎,似乎回到了普通人的感受中。
(图20)
回到酒店,取回行李,虽然今天是周五,人手缺乏,酒店还是专门派车将我送往机场。其实我对斯里巴加湾的公交系统已经非常熟悉,坐公共汽车也可以顺利到达城市的各个角落。
到达机场,依然是乘坐文莱皇家航空班机前往新加坡。办理登机手续的美女似乎有些姿色,想偷拍,却似乎被发觉,也因为光线不好,有些模糊,可惜了。不过就是这位美女,在办理登机时,毫无表情,态度严肃,完全辜负了我貌似表情严肃、其实内心似火的好奇。这让我想起了沙巴文莱领事馆的那个丫头。看来,文莱的公职人员,远不如普通百姓来得可爱。
美女严格按照手提行李不超过7公斤的规矩,让我的行李过磅,并要我必须托运一件行李。这让我很有些沮丧,这充分说明,美女眼里根本没有我的存在,我对于她,是一个过客,简单到符号。
(图21)
文莱皇家航空,以其高票价,换得了永不满员的印象。但去新加坡的人还是不少,远比我来的时候上座率高。而且感觉文莱和新加坡的关系很近。因为文莱币和新加坡元的币值是等值的,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以一比一的比率兑换。这意味着文莱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汇率政策,相当于把自己的汇率政策交给了新加坡代为管理。
这也许,就是小国的处事方式。
总是有些东西,是人均GDP无法换来的。
就这样,离开了文莱,离开了斯里巴加湾,离开了这个人民友善适合发呆的地方。
在这里,生命小小一住,轻柔地悄然开放,感受着,呼吸着,抿嘴笑着,并试图在极深之处,浅吟低唱。
(恰逢这本该忘记却总被提醒要纪念的日子,便以此文于此自我鼓励于今日。即便来年容颜苍老,愿思考感受的精神边界前行无疆,愿内心的青春与生命共存,与好奇同在)
(早上,开车,无法点火。寒瑟风中,叫汽车救援,折腾良久,得换电瓶。重新启动,车上仪表仪器重新自检,居然一年多以前莫名其妙停止工作的原装碟机,在顽固地吐出一张坚决不认的碟片以后,重新恢复了运转。那一刻,惊喜愕然,也有莫名感叹。总有些事情,在逆料之外。花开花落,也许本就无意。
车行中,终于又听见了那张购买于耶路撒冷、具有浓浓宗教情怀的男中音,那浓浓的低唱,那三分忧伤七分眷恋,飘满了整个车内空间。那是一位希伯莱语歌手,我一个字都听不懂,却似乎感觉泪上脸面。)
(以此,记忆我的人生)
作者:马背水手_143
_____________
广州途优商旅网——机票+签证+酒店+保险,海外自由行,一站式定制服务
联系电话:400-887-2897(24小时在线)